呼伦贝尔博物院举办第十七次读书分享交流会暨第二十一次历史研究讲座
2024年11月15日下午,呼伦贝尔博物院举办第十七次读书分享交流会暨第二十一次历史研究讲座。
会上,赵龙江副院长同大家分享了“2024中国动植物考古学大会”的心得体会。首先介绍了会议基本情况,并介绍说,当前,科学技术正成为考古学前进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动植物考古研究深度也在慢慢拓展,为中国考古的发展,为复原古代人类的生活,为研究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科学手段,并做出了重要贡献。
赵龙江副院长还着重介绍了会议主旨报告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杨晓燕教授的《4400年前青藏高原本土渔猎人群开启定居化进程》主旨报告。报告从多学科综合分析后认为,在距今5000-4000年前的青藏高原,人类社会定居化进程的启动至少存在两种模式:在低海拔河谷区域,农业化促进定居化而在高海拔区域,稳定的渔猎资源促进了定居化的形成。之后又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吕厚远题为《地质学与考古学的交叉》的报告。该报告通过两个具体的研究案例,介绍了由地质与考古专业组成的研究团队如何协同合作,运用地质学手段与方法深入探究考古学问题,并展示了考古学问题如何作为驱动力,引领地质学研究向更深层次、更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这些案例也分享了交叉研究中遇到的各种挑战、问题以及研究团队的体会与经验。试图探讨交叉研究中依然存在的学科间知识交流与融合的问题,以及如何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交叉研究方法。对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胡耀武《稳定同位素生物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蔡大伟《家养动物古DNA研究新趋势》等研究内容也进行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