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读懂文物‘芳名’”社会教育主题活动
当您领着孩子走进博物馆,是否经历过以下时刻:开开心心去参观博物馆,结果看了一圈“镞、鞲、觿、匜、鋬、牍、篦......”之后,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自我怀疑,这些生僻字究竟怎么读?指的是什么文物?它们的用途又是什么?该怎样给孩子们解释呢?
恰逢2023年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将博物馆当作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组织开展了“带你读懂文物'芳名'”社会教育主题活动,给小朋友们上了一堂别样的识字课程。
活动在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二楼“万流归海”--隋唐至宋时期的呼伦贝展厅及“汇聚交融”--元明清时期的呼伦贝尔展厅开展。首先,由讲解员老师分2组带领小朋友参观了展厅内容,并让小朋友们搜寻查找上述两个展厅内文物名称的生僻字,进行记录并统计。之后,社教老师带领小朋友们从一号展柜开始逐一认读文物名称,碰到的生僻字随即进行正确解读和解释相关用途等。在解读过程中让小朋友们记录好生僻字的读音,现场跟读并吸收学习。整个活动用时将近两个小时,在小朋友们的积极参与和热情学习的氛围中圆满落下了帷幕。
博物馆里触不可及的是万古千秋的历史和精美绝伦的文物,而那些似曾相识又不敢贸然读出的生僻字,通过此类社教活动的开展得到了被解锁和被认知。博物馆更是一所没有期限的学校,透过这些文字了解它们背后的意义,探索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将会意义深远。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期待继续被您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