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端午 与‘粽’不同” 民族博物馆走进鄂温克旗第二幼儿园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浓情端午 与‘粽’不同”
“五月五,过端午;
包粽子,敲锣鼓;
门插艾,香满堂;
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6月6日下午,民族博物馆走进鄂温克旗第二幼儿园,与孩子们开启了一段“浓情端午 与‘粽’不同”的奇妙之旅。
一 、知端午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源于对上古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关于瑞午节的起源,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屈原投江的故事。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他忠诚于国家,却因奸臣陷害而被流放。在楚国灭亡后,屈原心怀愧疚,投江自尽。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便在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吃粽子,逐渐形成了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龙舟是装饰华丽的船只,船头常雕有龙头,船尾则有龙尾。比赛时,各队划手齐心协力,竞相争渡,场面壮观。
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品。它用糯米包裹各种馅料,再用竹叶包裹成三角形或菱形。吃粽子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也寓意着家庭团圆、和谐美好。
端午节时,人们会在门前挂起艾叶和菖蒲,寓意驱邪避害、祈福平安。这两种植物都具有独特的香气,能够驱除蚊虫,保持环境清新。
香囊是端午节期间的一种传统饰品。它用丝绸或布料制成,内装香料或草药,佩戴在身上既能散发香气又能驱邪避病。
二、戏端午
小朋友灵活的小手穿梭在各种材料和工具之间,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粽子跃然手上。
艾蒿一束,飘幸福清香;
香粽一串,携甜蜜相伴;
香囊一个,表情意万千;
龙舟一盏,载顺利清风;
祝大家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