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博物院2023年度工作计划
呼伦贝尔博物院2023年度工作计划
(2022年12月)
2022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呼伦贝尔市文旅广局领导下,我院班子成员带领全院干部职工牢笃行不怠、奋发有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克服疫情防控困难,大力推动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较好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进一步做好2023年我院各项工作,现安排工作计划如下:
一、聚焦文旅融合,全力推进各博物馆建设
为实现我市文旅产业提标提质,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呼伦贝尔博物院全力推进历史博物馆、民族博物馆、自然博物馆、蒙古族源博物馆建设和布展工作。
(一)历史博物馆2023年1月配合呼伦贝尔市冬季那达慕,在历史博物馆承办“呼伦贝尔冰雪之约——呼伦贝尔冰雪文化主题展”,并对外开展。在完成物业招标进驻的前提下,二楼、三楼展厅也对外开放,争取于2023年6月中上旬全面对社会开放,争取全年接待观众40万人次以上。继续全力推进十八大以来的成就展相关工作,做到组织有序、内容全面、展品精良,为广大市民全方位的展示呼伦贝尔自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历程与所取得的成就。完成四个临展厅的6次临展的布展工作。提升冰雪展厅的数字化水平。配合“十四冬”完成一个专题展览。
(二)民族博物馆计划8月份完成“守望相助 魂铸北疆——呼伦贝尔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展”布展工作、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和布展工程。完成“印象草原——相约呼伦贝尔”展陈大纲论证和设计方案的定稿后进行布展工作,争取2023年10月份完成布展工作。2023年9月底完成附属工程(停车场改造、库房改造等)、新风工程(公署楼内新风系统安装)、室内改造工程、外立面修缮工程。(三)自然博物馆将在2023年上半年完成附属工作改造,计划7月底全面完成交接工作。
(四)蒙古族源博物馆将继续进行消防改造,力争计划2023年10月底消防改造工程全部竣工验收。
二、聚焦合作交流,打造全市历史文化品牌
全力筹备各项交流展。积极组织策划高水平交流展,一方面促进文物活起来,通过多元化展示馆藏文物,策划精品展览,通过以博物馆展览为载体的文化交流来展示呼伦贝尔地区的历史文化魅力,助力文旅融合。另一方面精心挑选各地区博物馆的精品展览来我院进行展出,通过精彩的文物与展览丰富本地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打开更广阔、更多元的文化视野,使我地区广大观众进一步感受中华文明的底蕴与魅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三、聚焦文化宣传,全面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呼伦贝尔博物院各场馆的社会宣传教育服务功能,我院将积极开展文化旅游专题展览和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推动社会教育工作的发展。为了满足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下一步我院计划加大社会教育工作方面的人力资源统筹与课程创新力度,进一步增加社教活动场次,深入挖掘馆藏文物、基本陈列、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打造社教精品课程。同时,加大馆校联合力度,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与相关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丰富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创造更多可能,推动博物馆“牵手”青少年教育,发挥博物馆在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计划于2023年下半年招聘10-15名讲解员,完成培训后,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讲解服务。全年计划安排60场次的社教活动。我院历史博物馆信息服务部现已制定了全新的宣传计划,将继续更新发布与维护现有的数字媒体(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线上平台。除定期发布展览照片、历史文化知识、活动资讯外,还计划以设计并制作宣传折页的方式实现线下宣传渠道的扩展。宣传折页分为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整体介绍、各展厅重点文物介绍、参观游览服务指南三个功能,内容清晰丰富,设计美观简洁,材质轻薄便于携带。同时重点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意识,加强讲解接待工作服务水平,特别是关注照顾老年人、务工人员、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让全体市民共享呼伦贝尔历史文化发展新成果。我院民族博物馆也将持续开展民族团结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社科普及活动与相关宣传教育工作。
四、聚焦业务工作,积极开展文物考古保护
2023年,我院文物考古部将继续配合全市基建项目考古工作。学术研究方面,将争取申报国家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并继续推进全市境内古遗迹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对存放在科研中心实验室内的18座墓葬进行资料整理、保护、加固等业务工作,持续为全国社科基金委托项目“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考察研究”提供实证信息。
五、聚焦安全管理,确保场馆开放运行安全
博物院始终把安全保卫工作放在首位,安全防范工作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将从强化安全培训、建立文物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等方面着手,根据市文旅广局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落实防疫制度,做好线上线下预约服务工作。
六、聚焦便民惠民,营造宣传历史文化氛围
在中华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国际博物馆日和世界文化遗产日,将积极开展具有博物馆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宣传活动。
七、聚焦文创开放,提升博物馆创新发展
2023年我院计划招标引进文创公司,落实相关资金,全面开展文创工作。涉及我院文创产品开发工作,为了更好的服务参观游客,历史博物馆计划与世界反法西斯海拉尔纪念园海拉尔区晖晖草原特产商店合作开展文创产品销售和简餐服务。引进的具有地区特色文创产品包括:历史文化出版物;工艺美术品、礼仪用品等文创产品80余种。简餐服务有蒙古族传统奶茶、咖啡、碳酸饮料、冰激凌、蒙古手工酸奶、蒙古族传统点心、热狗、新鲜水果等。民族博物馆在前楼设立320平方米的文创中心,计划开展文创产品的设计和销售。争取2023年10月末完成施工。
八、集聚人才优势,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我院将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发展规划(2022—2025年)分解落实20项人才任务清单要求,积极推荐我院智库专家申报自治区专家智库,为文博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同时通过引才计划引进学科代表性高级人才,并完成组织开展“名家工作室”等专项计划,配合完成与自治区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单位的战略合作与人员培训方面的对接,为我院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为人才队伍成长赋能。
二是坚持择优导向,推进选人用人。我院将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强化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及时发现、推荐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新时代政治上忠诚、有本事靠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上的青年干部,打造专业化、年轻化、高素质干部队伍。2023年计划完成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录8人(包括人才引进),完成事业单位引进人才2名,完成调整科级干部14人(7正7副)。
九、聚焦党建引领,努力提升文博工作水平
我院将根据机关工委党建工作要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把党员学习和主题活动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相结合,积极开展党建共建活动,通过抓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把文博业务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创城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工作,推进文博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