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看懂|二十大报告里的“文化之光”
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对今后一段时期的文化工作作出了纲领性指导。报告字字句句,振奋人心,也对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寄予了新的期望。
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以呼伦贝尔文化资源包标志为原型,将二十大报告中出现60频次42个含“文化”的关键词,与十九大报告中的39个进行对比分析,梳理成图表,查找规律性、增强连续性,按照关键词出现的频次,绘制二十大“文化”词频图,并以词频图为导引,号召全市文化战线干部职工走进二十大报告,开展大学习大讨论,贯彻落实开启文化强市新征程。
词频图以呼伦贝尔文化资源包标志为原型。主色调为蓝色和白色,象征着呼伦贝尔的蓝天白云。背景是世界地图上的中国地图以及呼伦贝尔地图。
中间为甲骨文"文"字字形。将二十大报告中42个含文化的词语(包含以文塑旅等两个简称)通过出现频率确定字号组成了"文"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现6次字号最大,"文化自信"出现5次次之,共分五级。对于字体,重复出现的19个为黑体字,厚重感强,二十大新出现23个为宋体,更清新。
同时,根据词语内涵分类确定放在人字合适位置。如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放在人字的腿部,体现两条腿走路。心部是文化精髓、兴文化,头部主要是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等。